新手咨询师第一次接受督导,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2019-03-27 17:24:10679

1879计划五期班

2018年7月开学至今

课程已进行到“问题解决咨商模式”

进行咨询技术的学习和演练

课后,开始真实的咨询会谈的实践,即个案演练

再誊写文字稿,接受督导

1879五期班同学陆续完成任务后

在班级群里分享接受督导的体会和收获

极具参考价值

于是,在征求同意后

公开发布,以飨同学及同行

分享一

督导老师一开始,问我自己得觉做的好的部分,与做完个案有遇到什么困惑。我的困惑主要是谈话比较松散,没有抓住个案的矛盾冲突点并提炼出来,没有带着个案去深入觉察。话题谈得不深入。

关于督导老师的评估

督导老师评估我的个案演练,标准有两点:第一,是否建立良好的、安全、信任的咨访关系。第二,是否从所谈话题里抽丝剥茧,让来访者知道,他到底烦恼的是什么。要厘清个案的烦恼,重点是让他知道他的烦恼。有很多个案,并不知道自己在烦恼什么。

督导老师说我第一点做得比较好,来访比较愿意谈,信任我,谈得比较开放。从文字稿看到我有积极关注,并做了情绪反映。

第二点需要加强,正因为关系好,愿意谈,来访者可能谈得就比较多,但我没有做好摘述,来让话题深入。

应该摘述还是探问?

督导老师说,需要严谨的摘述,谈话才不会松散。刚开始练习时摘述可能会不准,越训练摘述就越准。咨询师理解来访者的情绪感受,通过摘述,从话题中理出他的头绪,而不是在困扰中绕不出来。让来访理解到自己的问题。

督导老师教我,如何做到严谨的摘述:第一,听个案要讲什么;第二,从个案的字词里挑选关键词句,来重复他的表述。演练中,我的问题是摘述比较少,而探问比较多。(廖老师在课上反复强调过,用的时候才发现,听得不够认真,用起来,也不到位)

督导老师也提到:一般来说,探问技术是对话少的来访者使用,要少用。也正因为我的探问,让来访不断地讲述,想告诉我他的意思,所以需要我不断做摘述,回应来访者,让来访感受到我听到了,我了解他。

我咨询中的一次探问,个案回答了一句后,就又继续回到他原本想讲的内容上。督导老师示范给我,对于这样的情况,要如何反应。可以回应说:刚才我提了一个问题,你回答后立刻回到你要讲的,你有好多事情要讲,那么我继续听你讲的内容。

通过反应来访者的状况,让来访者回到他自己的状态——不断讲话的状态,不去干扰他。过多的探问,其实会打断他。

想起廖老师经典语录:最好的探问,就是不要问。要多做摘述。

咨询师要主动说出自己的观点吗?

在督导中,我提了第二个问题:我了解到来访者的困惑是什么,可能来访者还没有讲到。我可以说出来吗?

督导老师回应我,那有可能是我的价值观或者我的评估,不一定是来访者需要的,先回到来访者认为的,以来访者的观点作为探讨的主线。如果要做引导,是通过摘述来引导,而不是强行加入自己的看法。

关于场面建构

同时,由于我的场面建构做得不全,督导老师又带着我,亲自示范了一段场面建构,如下:

某某,欢迎你来咨询,我是心理师某某,接下来有一个小时的咨询来共同探讨你的问题。我们讨论的内容是保密的。除非你有生命的危险、自杀的意图或者有伤害他人的讯息,不在保密范围内,而会通知你的重要他人或者相关部门。

你最近两周有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可能性吗?(例行公事的问话,评估来访者现状)除此之外,我们都是保密的。

你和我探讨的话题,对你比较重要,我们需要几次的探讨,原则上我们是一周一次,一次50分钟……

分享二

 

接棒!第一次督导后,老师提醒可以将督导的感受、收获以文字方式整理下来,所以也写下感触最深的一点分享给大家。

在学完“问题解决咨商模式”这门基础咨询技术课程后,经过第一轮的“个案演练——撰写文字稿——督导老师指导——总结督导后收获”等一系列动作的完成,终于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论与实质有了一次完整的认识和体验。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更多元化、更深刻的理解。

其中特别有感触的一点是,对于“以来访者为中心、紧紧跟随来访者”,这句指导咨询师一切实操技术的中心原则,在接受督导前,练习的时候只会用接纳、共情的方式去重现来访者的情绪和想法,并认为这就是跟随来访者。

在接受督导后,理解到以来访者为中心,是真正围绕来访者的内在小孩在经历某些重要事情(场景)时的感受、想法、因应方式去探讨,咨询师的落脚点一直都在鼓励、帮助来访者长出自主性。陪着来访者,让来访者内在小孩的声音从无到有,从弱小逐渐成人并强大。这样的来访者自然就拥有了面对现实困境的能力,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力量。这才是咨询师真正有效的咨询历程。

反之,为了展示咨询师的权威,以短平快的方式直接帮助来访者解决眼下问题。这样的咨询有作用吗?有的。但这次代替来访者直接解决问题了,如果来访者自己并未习得这个解决问题的能力,咨询师能否帮他一辈子呢?

这里想要表达的并非是二分法,一切取决于来访者的现状。面对不同状况及能力的来访者,咨询师采取不同的咨询方式,提供不同效能的陪伴,始终相信每个来访者都有自己的内在力量,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现实问题。

整个咨询过程中,对于咨询师很有警醒作用的一句话就是:I know I don't know.

来访者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,来访者才是他生命的主人、第一责任人!

分享三

 

接着接棒你俩!

昨晚刚做完个案咨询督导,写逐字稿的过程感觉耳朵都要肿了。但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中,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状况和来访者的状况。如果没有这么梳理,自己还会觉得还不错。

关于逐字稿

我写完逐字稿后,被督导前和被督导后,做了几个动作:

(1)首先和我的同僚评价者沟通我个案咨询的情况(1小时),交换彼此的看法,讨论反应是否够好。

(2)然后和一位已经被督导过的同学沟通、讨论督导后的收获;

(3)接受督导一小时后,再和同僚评价者沟通、讨论老师在督导时督导到的那些之前没注意到的点(1小时);

(4)第二天,再和另一位同学沟通讨论她被督导后的收获,以及我们彼此在个案咨询时没注意到的地方;

(5)再约另一同学讨论1小时,该同学邀请我做他的同僚督导(注: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演练情况,我有邀请同学评价我,也有同学邀请我评价他);

综合以上,围绕一次咨询,讨论和督导共计约6小时左右。

关于督导

首先,自己在个案咨询的过程中,心中有概念,也有用到所学的技术。只是等一个小时的咨询结束后,对下一次咨询该怎么做没有概念。我能从来谈的过程,看到来谈者为什么会处在这样的处境里,可就是不知道背后的原理,也看不到下一次晤谈的策略和方法。

督导老师督导时,将我的困扰很清晰地解析到了。督导老师让我清晰地看到来谈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人,她的处境是什么样的,以及产生这个处境的特点都有哪些。

督导过程中,特别深的感受是,督导提到的这些点,其实我脑子里是有印象的,可就是没有真正掰开了揉碎了完全吸收掉。我在想,接下来一定要仔细地去慢慢嚼碎每个知识点,直到完全吸收消化才行。

督导老师在督导的过程中,也让我深刻理解到一点,当来访者来咨询时,咨询师要做好万分的准备,对她的处境要认真地看到、理解到。一次咨询后,要对来访者的资料做及时的补充,以便在下一次晤谈时,真正能够做到支持来访者。

另外补充说明一下,本次个案咨询前,签写了保密协议,以及此次录音用途的知情同意书。咨询内容被允许知晓的人员有:督导老师和一位同僚。征得来谈者同意后,分别签字。

分享四

我来分享下我的第一次个案演练吧。

逐字稿部分,我是一字一句边听边誊写的,誊写完大概用了4个小时,重新听一遍检查错漏花了1小时,再自我评价花了1小时,共计6小时。

然后邀请了两位伙伴帮我进行评论及反馈。我在督导前没有跟小伙伴们进行讨论,但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,评价完的沟通与督导之后的讨论,都可以帮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。

关于督导的形式和内容

(一)督导的形式

(1)根据逐字稿的顺序来进行反馈,可以帮助我回忆当时咨询的进展,以及我在哪个地方其实可以有更恰当的反馈,还可以看到有哪些遗漏;

(2)督导不是通过说理的方式,而是通过抛出问题,让我自己去思考,如:“你对个案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?”

(3)督导会通过重新读一遍来访者的话,让我重新回应一遍。我会对听到不同的内容,有不一样的回应方式。

(二)督导的内容

(1)督导通过不停地表达自己对来访者的好奇,让我意识到,我因为与来访者较熟悉,反而失去了开放与好奇;

(2)学习到了一些细节的处理方式,包括:情绪放大技术;自然地约定下次谈话及谈话的内容;

(3)肯定来访者,这个很重要。专注倾听来访者很重要,同时不要忘记觉察来访者的需求,如果他需要被肯定,肯定他;

(4) 对自己有点信心,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,在觉察到“有故事”的点的时候,可以积极发问。

……

分享还在继续

学习路上

一个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远

加油,1879的同学们!